田径
    主页 > 期刊导读 >

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措施管窥

实践证明,田径运动比赛除了要掌握必备的技术、战术外,还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调整到最佳的比赛状态。从众多田径赛事来看,田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对比赛结果的影响也非常大。为此,在田径运动的训练过程中,应采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提升田径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应变能力,确保其即便遇到恶劣的情况也能从容面对。

一、田径运动员的赛前心理分析

(一)不良心理状态分析

田径运动的赛前心理状态极其复杂,主要表现在态度、情绪等方面。比如,不相信自己的实力,缺乏自信心;压力过大,不能轻松应对比赛;参加重大比赛过于胆怯等。综合各种表现,可将其赛前状态总结为四种类型:(1)过分紧张,具体表现是情绪不稳、注意力不足;(2)抑制,具体表现是情绪低落、疲倦、缺乏自信;(3)盲目自大,具体表现是过于自信,对比赛状况预估不足;(4)过于积极,具体表现是情绪激昂、亢奋。这种提前兴奋的状态也会影响到田径运动员的比赛状态。

(二)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

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影响田径运动员的正常发挥。其中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技术、战术、体能的发挥。(2)会影响田径运动员的态度。实践证明,田径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其态度。在积极的状态下,会取得比较好的比赛成绩;在消极的状态下,会影响到其正常发挥。(3)会影响到田径运动员的身心反应。正向心理会使其能够积极面对各种环境,反向心理会造成田径运动员的心理障碍,影响其身体机能,无法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尤其是过度的消极心理还会造成其身体机能的紊乱。总的来说,教练应加大对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力度,并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田径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能够积极应对各种比赛状况。

二、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措施

(一)模拟训练

所谓心理模拟训练是指采用心理模拟方法,加强田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在田径运动训练中,进行心理模拟训练能使田径运动员做好充分的赛前准备,提高其适应能力。

首先,可以通过模拟比赛氛围,提高田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如果竞争对手水平较高,则会在无形中给运动员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引发田径运动员的焦虑,其具体表现包括手心出汗、呼吸急促。对这种情况,就可采用模拟比赛氛围的方法,具体是让水平较高的田径运动员与水平中等的田径运动员进行比赛,以逐步提升中等水平田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同时,尝试改变比赛条件,使水平较高的田径运动员处于劣势,引导其能够在落后的情况下及时调整心态,积极应对比赛。例如短跑比赛中,让水平较高的运动员晚一点起跑。通过这种方式能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另外,为了使比赛更加真实,还可以与其他团队进行联赛,从而提高田径运动员的迎战能力。或者也可以不定时地开展模拟比赛,逐步提高田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只有不断刺激运动员,使其心理越加坚韧,才能积极面对各种比赛状况。

其次,还可以通过模拟场地变化、天气变化等提升田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在模拟场地变化中,可以不断变化场地方向、场馆环境,比如在不同的方向上对其进行训练。在模拟天气变化过程中,教练可以在雨天进行训练和测试,在晴天将器材泡湿,增加训练难度。可以说,在比赛中天气变化是最常见的,且对运动员的影响非常大。在2005年十运会上,刘翔参加短跑比赛时就曾发生过天气突变的情况,其主教练担心主跑道湿滑影响刘翔的正常发挥。事实证明刘翔的发挥非常好。显然,加强模拟天气变化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最后,在模拟训练中,教练还可以因人而异,采用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比如,有的田径运动员喜欢平静的比赛氛围。对此,教练应当尽可能地采用各种措施活跃训练氛围。这样才能提高田径运动员对赛场的适应能力。又如有的田径运动员情绪容易不稳定。对此,教练可以通过模拟各种环境变化情况,逐步提高田径运动员的适应能力,从而使其能稳定情绪。

(二)意念训练法

所谓意念训练是指引导田径运动员有意识地利用运动表象、想象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引导运动员最大限度地利用身体器官,并创造出有意识的运动情境。

进行意念训练不仅能帮助田径运动员提高运动技能,还能增加田径运动员的自信,从而进一步提高田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比如开展冥思练习,并将其与运动感觉结合在一起,使田径运动员能够将脑中所想转变为机体能力。对此,可以在暗室内开展训练,让田径运动员全身放松地坐着或是躺着,并尽可能地保证其注意力集中,这样更能提高训练效果。另外,还可以让田径运动员在赛前有意识地回忆平时比赛、训练的场景,或者想象比赛过程,从而提高田径运动员的适应能力,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这样能有效帮助田径运动员树立自信,最终提高其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