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田径训练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分析
引言
在体育运动的赛事中,田径项目在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所有的运动都离不开田径训练,田径训练对于一个国家的体育发展有着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中,田径运动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为体育强国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田径训练水平,体育教师要了解影响田径训练的主要原因,有效对其训练量及强度进行控制,从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田径运动人才。
1.小学田径训练的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家长只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往往忽视学生的田径运动,因为田径运动不是学生小升初必考科目,家长或许会认为田径运动会消耗学生过多的时间,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家长更希望学生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这就就严重阻碍了小学生田径运动的顺利开展。[1]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家长的意识,使家长充分意识到田径训练对于学生的意义,从而得到家长的支持。其次,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师师资薄弱,尤其是偏远的山区,真正的田径训练教师少之又少,加之体育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学生比较被动的参与其中,甚至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这就导致了小学田径训练得不到高效的开展。这就需要政府及学校高度重视田径训练教师的挑选,加大扶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也要与时俱进,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合理的优化教学方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小学田径训练的有效措施如下
2.1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现分层教学。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田径训练时,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小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科学的分层教学,合理、适宜的训练强度,既能满足学生的训练需求,还要保证学生的身体各个部位的承受能力,使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训练中来,同时还能防止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因体育成绩不理想而产生自卑的心理。[2]比如,教师在训练学生“80米加速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分为AB两个强度,A为高强度训练5-8组,B为普通强度为2-3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来安排学生的训练强度。在这一具体实践过程中,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还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保证学生的健康安全,从而还能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2.2 丰富教学内容及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田径训练比较耗费学生的体力与耐力,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们感到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导致课堂效率不高。教师必须着眼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小学生的天性,使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田径训练中来。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多用教学形式丰富课堂内容,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快乐的进行田径训练,从而使学生忘却训练的疲劳,确保小学田径训练的高效开展。首先,教师要与时俱进,创新田径活动的形式,增加田径训练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用蛇形、波浪形、螺旋形的跑道代替原有的直线跑道,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常规的跑步改为接力跑等。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传统田径运动的基础上,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模拟一些感兴趣的小动物来重组训练,例如:蛙跳、鸭子学步、兔跳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原本枯燥的田径训练课堂瞬间活跃生动起来,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2.3 提高训练的科学性。由于小学生的生长环境不同,导致学生的体能差异十分明显。这就要求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原则,合理安排学生的训练强度,科学的提高学生的训练强度。比如,教师要具体结合一时期内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优化田径训练内容。在学生充分接受的强度范围内,科学的提升训练强度,教师一旦发现超出学生的负荷时,及时调整驯良内容,确保学生的安全;教师还要科学的规范学生的动作,亲自示范,避免学生肌肉拉伤、韧带损伤等。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力量的训练,循序渐进的提升训练强度,更要控制好速度。所以,体育教师要科学的制定教学计划,将健康理念融入到田径训练中,不仅高效的开展田径活动,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小学生进行田径训练的过程中,体育教师作为直接负责人,要遵循田径运动的基本规律,正确分析小学生对田径训练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在有效提升训练效率的同时,避免运动受伤。在小学生中开始田径训练,可以有效的激发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在强化身体素质的同时提升和发展青少年田径运动的水平,为国家的田径运动发展和培育更多的储备力量,积极促进我国田径事业朝着蓬勃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