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乳酸在田径训练中的应用分析
1血乳酸的概念
现在国内外对乳酸的研究有多种报道,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乳酸是运动中及运动后机体骨骼肌中葡萄糖和糖原通过无氧酵解产生的,是酵解系统的最终产物。人体在安静状态时,机体血液中的乳酸含量也不是为零,安静时的血乳酸值大约为1~2mmol/L,由于红细胞、视网膜等处即使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也会进行无氧酵解,以此来获取能量,产生的少量乳酸就会进入血液中。
2乳酸阈的概念
安静时,机体主要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在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有氧代谢逐渐无法完全满足机体的能量需求,就需要动用无氧代谢系统供能,在这种情况下,葡萄糖与肌糖原在细胞内进行无氧酵解并释放出少量能量供给ADP再合成ATP,同时生成大量乳酸,因此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乳酸浓度急剧增加的拐点称为乳酸阈。乳酸阈反映人体运动由有氧代谢为主转为无氧代谢为主过渡的临界点。
3乳酸无氧阈的测试方法
多级递增负荷实验:正常会设有3~4 级强度,起始负荷一般为 80%最大强度,要求在第一级负荷强度时血乳酸浓度在 4mmol/L 以 下;随着逐次等级的增加,血乳酸在4 ~12mmol/L 间有2级负荷;12mmol/L 以上有 1 级负荷(即最后一级为全力)。最后绘出乳酸速度曲线图(图略)。
两点法实验:要求在测试后选取 4~12mmol/L 之间的两极强度,再次测试后在血乳酸——速度曲线图上连接两点画出一条直线,通过两点之间的延长线找到 4~12mmol/L 所对应的速度。
一点法实验:通过测试一名运动员完成某一强度后的血乳酸浓度,可以帮助选择训练强度和评定机能;一点法还常用于检测比赛,它可反映运动员某个项目的最大血乳酸值,对诊断运动员的无氧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4血乳酸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4.1 血乳酸与有氧运动训练
常用4 mmol/L血乳酸值来表示乳酸阈,由于乳酸阈个体差异较大,其范围在1.7~7.5 mmol/L不等,故针对个体所测得的乳酸阈成为个体乳酸阈。个体乳酸阈强度是发展有氧耐力训练的有效强度,以此强度进行耐力训练能显著提高有氧运动能力。目前,中长跑、自行车、游泳以及划船等训练中,已广泛采用个体乳酸阈强度进行训练。
有氧能力提高的标志之一时个体乳酸阈的提高,由于个体乳酸阈的可训练性较大,有氧耐力提高后,其训练强度应根据新的个体乳酸阈强度来确定。一般无训练者,常以50%的最大吸氧量的运动强度进行较长时间的运动,而血乳酸几乎不增加或者略有上升,经过良好训练的运动员可达到60%到70%的最大吸氧量强度,而优秀的耐力型项目的运动员(马拉松、滑雪)可以85%最大吸氧量强度进行长时间运动。这表明,运动员随训练水平的提高,有氧能力的利用率明显提高。
4.2 血乳酸与无氧运动训练
乳酸的积累、清除和耐受能力是影响舞阳耐力素质的主要因素,因此常用最大乳酸训练和乳酸耐受训练。
4.2.1 最大乳酸训练。最大乳酸训练是指机体在运动中血乳酸水平达到最高时的训练。一次性1min左右的力竭性跑后,学乳酸浓度最高可达到14~18mmol/L,但对机体的刺激较弱,而利用间歇训练连续进行多次负荷运动,可使血乳酸水平逐步升高,并达到最高水平,能更好地刺激机体缓冲乳酸的能力和对高浓度乳酸的耐受能力。最大乳酸训练的基本模式是:1min全力跑,间歇4min,共跑5次。运动负荷强度不变,次间间歇不完全恢复。通过这种间歇训练模式,乳酸浓度的积累是建立在前次水平之上,最高值可达30mmol/L以上,可以有效提高机体的最大乳酸耐受能力。
4.2.2 乳酸耐受训练。乳酸耐受训练是指机体处于较高乳酸水平时仍能进行高强度运动能力的训练。常采用血乳酸在12mmol/L左右作为乳酸耐受训练适宜水平,并通过多次负荷维持这一浓度。这种训练模式的基本思路是:通过高强度运动升高乳酸,在间歇期使身体机能和ATP-CP含量得到部分恢复,消除部分乳酸是浓度下降,然后通过下次运动再次升高乳酸,以此类推。在这种训练模式下,血乳酸浓度长期维持在12mmol/L水平,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机体的乳酸耐受能力。
5总结
血乳酸指标可用于评定运动员的无氧能力和有氧能力。运动后的血乳酸浓度与运动强度、运动量和训练水平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在训练后血乳酸值是不同的,高水平运动员的最大血乳酸值高。血乳酸对运动负荷的变化敏感,是衡量运动强度的有效指标,可反映一个阶段的训练效果和运动员自身机能水平的变化。